课程&教材建设

关于2021年研究生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21-03-12 16:12浏览次数:

各培养单位:

课程学习、教材建设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关于在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推进学校研究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规划的落实与实施,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2021年研究生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等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坚持发挥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培养单位为主体,重点围绕本培养单位或学科专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化改革,找准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改革,促进入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层面实施竞争性评选,贯彻扶优扶特的原则。

3.坚持完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所有建设项目与2017年版最新培养方案挂钩(非培养方案中课程和教材,不与受理)。立项课程建设项目须建立课程网站或依托各种平台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将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结合,努力建设一批高质量课程,推出一批高水平教材。

4.积极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强化课程育人成效。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共识,构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和课堂教学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二、项目类别

项目设置共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1.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

2.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

3.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

4.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5.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项目

三、建设要求

(一)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

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旨在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国际化,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坚持高标准、选择若干所设有同类学科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研究,原则上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均可以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我校“双一流”建设项目中的优先发展方向所依托一级学科。

1.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资的“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合作,通过教研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聘请国外高水平学者在线远程授课,或者由多位国外学者一起联合分段授课。

2.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先进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科研成果和教改成果。

3.注重教材建设,原则上选用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原始文献,鼓励与国外学者合编全英文讲稿或教材,注重全英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求课程教学和考核全程使用英语。

4.必须是本学科培养方案里的课程。

(二)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

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是指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的学位课程,与专业必修课有明显的体系承袭关系,既要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与前瞻性,也要实现学科特色与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势,还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1.课程内容应体现一级学科的内涵、学科发展趋势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覆盖下属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所涉及的重要理论及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与本科生同类或相近课程有明显层次区别。

2.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充分总结和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经验,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观念革命、课堂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激发教与学的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3.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要求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或利用其他公共技术平台、工具构建网络课程,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为研究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4.鼓励引进英文原版教材,采用中英文交替讲授,原则上英语讲授课时不低于50%。

(三)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

为贯彻落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是今年重点建设和资助项目。

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展现“课程思政”成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使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和素质提升有机地结合。结合学科特点与规律,发挥各类学科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想启迪、价值塑造和道德修养功能,把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推动课程思政和学科特色携手并进,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磨炼专研、敬业、奉献的科学精神。

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撰写完善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教学文件,明确“课程思政”的融入点、融入载体、融入途径和融入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可采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课堂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注重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各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把党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四)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加强教材建设,进一步充实研究生教学内容,打造一批反映我校学科特色水平优势的研究生精品教材,强化教材的前沿性和针对性。

1.教材内容应当反映国内外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编写者的研究成果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具有特色性或具有先进性。

2.教材建设应当注重探索学科的发展规律,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专业学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教材应当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鼓励编写新形态教材,编写一体化设计、多媒体融合的立体化教材。

4.必须是本学科培养方案里的课程教材。

(五)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项目

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是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我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简称“共建单位”)等共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场所。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工作站),旨在提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培训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科技创新、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实践基地(工作站)设在共建单位,由培养单位(院系)和共建单位共同建设与管理,在研究生院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基地(工作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有相关机构和人员负责实践基地(工作站)的日常管理与联络工作,共建单位有与专业学位相对应的行业特点。

2.建立实践基地(工作站)规章制度,重视和规范安全管理,规范专业实践全过程管理,不断加强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

3.有必要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能够为参与实践的师生提供优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4.有一定数量的符合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条件的高级技术或高级管理专家。

5.有一定数量的实践研究项目和实践岗位。

四、申报条件与经费安排

目前有在研的研究生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的老师不能参加此次申报。

(一)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

1.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或我校“双一流”建设项目中的优先发展方向所依托一级学科申报建设全英文国际化课程,以学科前沿课程为主。

2.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国际化教学团队,课程申报负责人必须是学术造诣高、学经验丰富、具有国外学习(访学)一年以上经历或能熟练进行英文教学的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3.课程应明确国外一流学者聘请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内容。受聘者应为国(境)外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列的高校或学科(学科领域)的副教授以上或海外其他高校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学者。

4.建设周期2年,建设经费5-10万元/项。

(二)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

1.申报课程应为研究生培养方案列出的研究生学位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

2.课程必须已经连续开设3年以上。实行团队授课,课程申报负责人必须是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外学习(访学)一年以上经历或能熟练进行英文教学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3.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注重高水平教材建设,教学效果好,研究生评价高。

4.建设周期2年,资助经费3-5万元/项。

(三)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

1、研究生培养方案内的非思政类课程均可申报,申报课程近三年开课不少于2次。

2、课程主讲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师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项目负责人一般为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

3、最终项目成果形式为一套体现课程思政的整体课程教学方案 (含课程改革目标、改革思路、改革举措、考核方法、学生反馈、典型案例等)、教学设计演示PPT,若干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成效的课程视频或微课(单个视频或微课时长以5-15分钟为宜,数量不限,全部视频总时长原则上不少于45分钟)。

4.建设周期2年,资助经费6-10万元/项。

(四)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1.己出版发行,使用效果良好,拟修订再版的教材;或已使用多年,教学效果优良,拟改编为教材正式出版的讲义;或己有详尽的编写出版计划,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教材。

2.申请人(主编)应为连续3年承担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研究生教学实践经验,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称。

3.鼓励教师建设新形态(融媒体)教材,新形态教材需提供视频、案例、在线练习、前沿知识与技术等在线教学资源,其在线部署和网站建设等技术支持由研究生院另行立项资助的第三方提供。

4.建设周期2年。项目批准后传统纸质教材每项资助5万元,新形态教材根据具体情况每项资助5至8万元。

(五)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项目

A类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项目:应满足原"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条件,按照原"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标准建设,具体申报条件包括:

1.培养单位现有工程类硕士学位授予权,且在原工程硕士领域、连续开展招生培养工作满5年。

2.联合培养基地(工作站)每年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人数至少为25人,且研究生在该基地的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共建单位具有一支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导师队伍(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建设周期2年,资助经费6万元/项。

B类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项目:应满足原"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申报条件,按照原"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标准建设,具体申报条件包括:

1.培养单位现有工程类硕士学位授予权,且在原工程硕士领域连续开展招生培养工作满3年。

2.联合培养基地(工作站)每年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人数为20人以下但不少于10人,且研究生在该基地的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共建单位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科技含量较高,承担有县级以上科技项目,主要侧重于湖北十大支柱产业和七大新兴战略发展产业领域;

4.建设周期2年,资助经费4万元/项。

五、申报程序

1.填写申报书。相关课程负责人分别填写《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申请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申请书》、《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项目申请书》。申报书一式一份,并附有相应的证明材料(一份),材料报所在培养单位。

2.培养单位审核、推荐。各培养单位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并于4月8日前将推荐材料(电子版1份)和申报材料交研究生院406办公室。联系人:张老师,电话:67885155,邮箱:ypyc@cug.edu.cn;

3.学校审核、评审。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审核、核对申报课程是否属于学校培养方案课程。组织专家组评审,评审通过的由学校发文确认,并予以资助。

六、中期评估与验收

所有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资助经费分二期下拨,首期下拨总经费的50%。学校将在立项建设的第二年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与验收。评估与验收合格的,下拨剩余的资助经费;评估与验收不合格的,须项目进行整改,整改后效果明显的再下拨剩余的资助经费,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将不再资助建设经费。无正当理由,按期不结题的项目,五年内不得申报研究生院相关项目。

2021年研究生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申请书.rar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