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新闻动态

“环境变迁与长江文化”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24-01-05 15:26浏览次数:

(通讯员 张佳泋 陈静)为推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引导地大学子从自然、人文学科交叉视角深入探讨长江流域自然与文化生态共同体的演化发展,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经济管理学院和环境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八期研言讲坛暨“环境变迁与长江文化”学术沙龙于13日在未来城校区崇信楼(经济管理学院)208成功举办。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蒙冕模、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纪亮、环境学院顾延生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李江敏教授、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陈静以及来自环境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蒙冕模强调,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师生搭建“研言讲坛”平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跨学院、跨专业交流,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激发科研灵感。李纪亮表示,自然界许多重大科学难题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实现,交叉学科研究已经逐渐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借助“三融三跨”培养模式,强化交叉学科交流共建,培养能够把握时代大势的跨学科新时代人才。

环境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贺沁文与2022级硕士研究生蒋明娟以“湿地 水稻 文明——末次冰消期以来长江中游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为主题,通过钻孔植硅体分析和沉积物研究,揭示了长江中游13000年以来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造就的--湿地自然演化格局。在此基础上,长江流域的古人开启水稻的驯化之路,并使其传向世界各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勇于创新的人类为长江中游文明奠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其造就的千年文脉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佳泋围绕“数字文旅体验视角下长江文化IP价值建构路径,综合选取长江流域范围内六处数字文旅案例地深入分析消费者价值需求,构建了数字文旅体验视角下的长江文化IP价值建构路径,提出推动长江文化在“保护-创意-生产-流通-传播-消费内循环中实现IP化发展的系列建议,为筑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三位同学汇报结束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围绕长江流域的环境变迁和长江文化的活化发展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顾延生教授详细阐释了长江流域先民在自然环境变迁中逐步完成水稻驯化的原因和进程,强调了长江流域稻作文化、水文化、季风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独特属性,深刻总结了长江文化与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李江敏教授以“谈到长江文化你想到了什么”为引,引导同学们从自然和人文的学科交叉视角思考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如何打造带有辨识度、引发认同感、象征国家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从而挖掘长江文化基因,实现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济管理学院和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在交流中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他们对于自然和人文学科不同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都有了新的认知,进一步拓展了自身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本次“环境变迁与长江文化”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深化自然与人文的跨学科交流,为进一步推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充分彰显地大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时代号召的信念决心,致力于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