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
位置: 首页 > 创新成果 > 正文

葛翔,沈传波*等, 资源学院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AAPG Bulletin, 2018, Petroleum generation timing and source in the Northern Longmen Shan Thrust Belt, Sou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ultiple oil generation episodes and sources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18-10-11 10:35浏览次数:

2018年,国际石油地质重要期刊《AAPG Bulletin》刊发了两篇我校关于四川盆地周缘矿山梁和米仓山震旦-寒武古油藏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成果。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葛翔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导师沈传波教授为通讯作者。

油气生成和运移年龄的直接、定量确定是国际石油地质界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难题,也是认识潜在的油气运移路径和成藏过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温度低,伴生的矿物种类少,常规同位素定年方法分难以使用,因此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年龄的直接测定更是难中之难。针对这一难题,两篇论文分别对四川盆地西缘矿山梁寒武系古油藏和北缘米仓山震旦系古油藏中不同性质的沥青和油苗开展了Re-Os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和裂变径迹等分析,获得了碳酸盐岩油气藏定量、精确的Re-Os年代学数据,揭示了四川盆地周缘古油藏及气藏的多期次油气生成演化历程并给予了精确的年代学约束。

川西龙门山北段矿山梁寒武系古油藏沥青具有中等偏低的成熟度(Rb<1.0),属于后期氧化沥青。沥青样品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了~485Ma ~170Ma两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与龙门山冲断带震旦-寒武烃源岩加里东期早期生烃及印支-燕山期二次埋藏成烃相吻合,揭示了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可能存在多期的生油作用。川北米仓山震旦灯影组沥青不溶于氯仿、具有高反射率(Rb>3.0),为原油热裂解形成的焦沥青。多个沥青出露点样品Re-Os同位素的分析得到~184 Ma的等时线年龄,与原油大量裂解,天然气生成的时间相吻合,认为四川盆地北缘及内部天然气藏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时期,并进一步创新性的提出高成熟度焦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可以指示天然气生成的时间。

四川盆地深层震旦-寒武系具有万亿立方米以上的油气地质储量,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拓展了Re-Os同位素技术在含油气系统中的应用,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直接定年开辟了新途径,促进了成藏年代学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为解决四川盆地深层震旦-寒武系油气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多期成藏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不同性质的沥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例如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尼日利亚达霍迈盆地、西班牙巴斯克-坎塔布里亚盆地,开展古油藏沥青的Re-Os同位素定年,并结合其它分析测试,可以帮助石油地质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世界各处含油气系统的时空演化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及油气勘探价值。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140, 41372140)、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16D-5007-0103)和湖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6CFA055)等资助。

论文信息:

Title: Petroleum generation timing and source in the Northern Longmen Shan Thrust Belt, Sou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ultiple oil generation episodes and sources

Authors: Xiang Ge, Chuan-Bo Shen*, David SELBY, et al

Source: AAPG Bulletin, Vol 102, Pages: 913-938

DOI: 10.1306/0711171623017125

Published: MAY 2018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06/0711171623017125

 

Titl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petroleum system evolution of the Micang Shan Uplift, Northern Sichuan Basin, China : insights from pyrobitumen Re-Os geochronology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Authors: Xiang GeChuan-Bo Shen*, David SELBY, et al

Source: AAPG Bulletin, Vol 102, Pages: 1429-1453

DOI: 10.1306/1107171616617170

Published: AUG 2018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306/110717161661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