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第五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150余名来自全国50余所院校的艺术学科专家、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影响、艺术门类各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个性研究、中国艺术学当代艺术教育学术共同体建构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致欢迎辞。他指出,当前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正成蓬勃发展之势,但也面临不少困境。如何继续深化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破解发展难题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希望以此次学术会议召开为契机,凝聚广泛共识、达成学界共力,构建全国艺术学科教育共同体,推动全国艺术学科建设。
“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全面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并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高层次创新型艺术人才。”第五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建明表示,“但目前我国艺术教育还面临着教学模式陈旧、研究成果校际间壁垒、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推动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认为,要提升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就要打破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因缺乏能从宏观上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人才,严重影响到我们对自己国家或民族艺术总体特征的表述与呈现,也严重妨碍到新的艺术语言的产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玖认为,使“艺术学中国化”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深入讨论的专题。在艺术学门类中确立“艺术学理论”,是建设独具标识意义的“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理想的第一步。当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应该在寻求自身完善发展、促进艺术学学科整体发展、反映中国艺术智慧、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艺术研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培养途径与可能。”哈尔滨音乐学院教授郁正民呼吁,要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尽快建立多科学视角的课程联盟,以期促进最大限度地整合跨学科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桂宇晖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校长董占军分享了两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做法。
据了解,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成立于2013年,由从事高等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是一个致力于高等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研究、实践、探索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光明融媒记者夏静 通讯员徐燕 丁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