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之智服务国家战略,以青春之力扎根西部大地。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智探先锋”博士服务西部实践团奔赴乌鲁木齐市,开展为期四天的“技术攻关+红色教育”双线实践。
这支由博士生党员与青年教师组成的队伍,既带着地球物理前沿学术成果,也肩负传承地大“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使命,在天山脚下书写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实践答卷。

图为地空学院“智探先锋”博士服务西部实践团合影。
调研一线难题 以智赋能新疆地矿事业
“煤田勘探开采中,如何利用瞬变电磁法井中勘查实现高效安全的地质保障?”7月23日,新疆地质局煤田地质中心会议室里,地空学院“智探先锋”博士服务西部实践团成员博士生闫浩、王垚与新疆地质局煤田地质中心的技术骨干们展开“靶向对话”,笔记本上记满了一线生产中的“技术瓶颈”问题。随后几天,实践团先后走进新疆地质局煤田地质中心、新疆地质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中心,深度调研新疆地矿生产实际需求和难题。
在此次来新疆之前,实践团成员博士生闫浩已多次赴新疆中石化西北石油局,科技服务西部油气勘探项目。“论文里的公式定理,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真正活起来。”实践团成员博士生王垚说道。此次技术服务让学术研究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的象牙塔,而是真正为地矿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寻访校友足迹 传承弘扬校训精神
“毕业后刚到新疆时,我们背着仪器在无人区徒步勘查,背帐篷,挖地洞。”翟广庆向实践团讲述着自己的坚守。作为地空学院(原物探系)1990届毕业生,他扎根新疆地矿行业三十余年,目前为新疆地质局煤田地质中心主任。实践团先后走访5家地矿单位,与7位不同年代的地空学院毕业赴新疆就业校友及学院援疆专业教师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团与地空学院毕业校友及援疆教师深入交流。
2016届毕业生张静向实践团成员讲述自身当年选择赴新疆就业的初心。“2016年‘一带一路’资源调查启动时,新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正是物探人用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张静说。
“以前总觉得‘支援西部’是抽象的口号,看到学长学姐们用专业能力改变边疆面貌,才明白这是一代代地大人的接力赛。” 实践团成员闫浩在日记中写道。
追溯红色根脉 以志铸牢初心使命
“1942 年,陈潭秋、毛泽民等革命烈士在狱中仍坚持斗争,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内,讲解员的声音哽咽,实践团成员们伫立在泛黄的文件和斑驳的旧物前,感受穿越时空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将红色基因融入实践内涵,“智探先锋”实践团专程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我要去延安”抗战主题展、“共产党在新疆”主题展等红色教育基地,以“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追溯初心。
“革命先辈在艰苦中坚守信仰,我们手握先进技术更要守护国家能源安全!”闫浩在参观学习时有感而发,也坚定了要将革命精神化作科研动力的信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天山脚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明昊 靳昊 通讯员 汤晨曦)